十指生秋水,数声弹斜阳它是中国古琴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音随意走,意与妙合他数十年致力于古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今天的《江城非遗坊》我们去聆听古琴艺术广陵派的古韵琴声“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一指空灵,一指悠远,琴弦拨动之间,是松之风亦是竹之雨。这位正在鼓琴的男子是洪山区非遗项目古琴艺术广陵派的传承人陶健。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最为久远而又未曾中断的一种器乐形式,其可考证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源于江苏扬州,因扬州古称广陵而得名,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著名琴家绵延不绝,他们的谱集也一直影响到现代。古琴艺术广陵派传承人陶健:在明末清初,也就是康熙年间,那个时候就是咱们广陵派的创始人叫徐常遇,在扬州就是广陵地区,一批琴人里面的代表就是徐常遇,他编撰了《澄鉴堂琴谱》,他的两个儿子在北京,也就是康熙皇帝比较赏识他们,听他们弹琴,还有当时的大臣年羹尧和年希尧这个兄弟俩也是非常欣赏他们的琴艺,因此在皇宫贵族里面,大家都争相来听他们兄弟弹琴,而且年希尧还资助徐常遇的儿子把《澄鉴堂琴谱》出版出来,由此这个就作为一个代表,代表着我们广陵派琴派的正式产生。之后,广陵派红极一时,全国弹琴的人,几乎都会有我们广陵派的另外一个代表性的琴谱《五知斋琴谱》,全国流行,全国弹琴的人几乎人手一册。因为痴迷于古琴艺术,陶健曾到各地遍访名师,求索学艺,年,他开始师从古琴艺术广陵派国家级传承人马维衡系统学习。扬州和武汉都是东西南北交汇的地区,这也使得广陵派古琴艺术具有南北兼收,刚柔相济的特点。古琴艺术广陵派传承人陶健:它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特点,就是八个字,我们叫中正、平和、跌宕、悠远这么八个字,因为我们这个琴派它的前身来源于虞山派,虞山派他们的特点是清微淡远,而我们扬州的广陵琴派吸收了南北的艺术风格,就是语言的艺术风格、曲艺的艺术风格,乃至古琴的艺术风格,综合到一起,形成了我们广陵派的特点。因此它不仅仅是追求清微淡远,它追求中正,它有时候也追求跌宕,就是说高亢的时候也有高亢的音,也有低微的音,比较清淡的音,都集中在一个曲子里面,所以听我们广陵派古琴的一个感觉,总体的感觉,它的音的强弱是拉得比较大的,然后所有的音都很正,都是中正的音。勾、剔、抹、挑,古琴的每一项指法里,都融合着自然神韵。琴人对自然的崇尚,一方面是对自然之声的喜爱,另一方面也表达出琴曲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学会品音,更重要的是静下心来,用心来体会音乐,感知事物。年,陶健成立了恺元堂古琴社,一直致力于古琴的传承和发扬。随着传统文化热潮的出现,古琴逐渐被大众所熟识,越来越多的人试着从古琴艺术中去品味“知音”的含义。不过,面对学古琴的热潮,陶健表示,一方面要做好古琴的普及,但更重要的,是去传承古琴艺术背后蕴涵的传统文化。古琴艺术广陵派传承人陶健:发掘挖掘我们古代的东西,还做得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部分人要做,把我们古代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带到我们的社会,能够把三百年前一直传承下来的东西,积累下来的文化,能够告诉大家,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目的。后期我们也会出版一些书籍、音像制品等等,把现有的东西保护下来,然后再不断精进,另外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在注重对大学生,对社会上比较有兴趣的人(进行)古琴的一些培训和传承的工作。武汉广播电视台出品编辑:贺子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5921.html |